我每月给员工发1200块交通补贴。
新来的运营专员沈知意却跑来要求公司开班车。
说我不懂人文关怀。
我拒绝后,她在职场论坛发帖曝光公司。
故意隐瞒补贴只说通勤辛苦,配上P图对比照。
帖子两小时评论过千,全是骂我压榨员工的。
第二天直接上了热搜。
网友纷纷指责公司冷血。
原来这年头还有人要班车不要钱?
1
“楚总,这个月交通补贴的账单出来了。”
助理老陈把一份报表放在我桌上,指了指上面的总额。
“又多了不少,光这个月新入职的就有二十多个。”
我签下自己的名字。
“公司在发展,招的人多,这笔钱花得值。”
老陈没走,欲言又止。
“怎么了?”
“您还是自己去茶水间听听吧,现在的新人,跟咱们那时候可太不一样了。”
我放下笔,起身朝茶水间走去。
门没关严,里面传出一个清亮的女声,带着点娇嗔和不满。
“不是吧,咱们公司这么赚钱,居然连个班车都没有?太low了吧。”
“你们是不知道,我上家公司,虽然工资没这里高,但人家班车直接送到小区门口呢。”
一个温和的声音劝道。
“小沈,你刚来不了解。公司每个月都发 1200 块交通补贴的,打到工资卡里,比班车划算多了。”
是财务部的老员工张姐。
“我住得近,每天骑车上班,这钱就等于白捡。住得远的同事,打车也够了,自由。”
那个叫小沈的女孩,新来的运营专员,沈知意,嗤笑一声。
“张姐,你这思想太老旧了,还停留在算小账的阶段。”
“钱是钱,福利是福利,这是两码事,性质完全不同。”
“现在的大厂,哪个没有免费班车?这叫员工关怀,叫企业文化,叫归属感,懂吗?”
张姐被她一连串的新名词怼得哑口无言,端着杯子尴尬地笑了笑。
几个同样刚入职的年轻人立刻跟着附和。
“就是啊,谁稀罕那 1200 块钱,我想要的是公司把我当家人的感觉。”
“每天在地铁里挤得像照片,到了公司哪还有精力工作。”
“仪式感,一家公司的仪式感真的很重要。”
我正准备进去,行政部的经理孙耀庭端着个硕大的保温杯,笑呵呵地凑了过去,像个弥勒佛。
“哎呦,聊什么呢,这么热闹。”
他拍了拍沈知意的肩膀。
“小沈说得对,年轻人看问题就是有新角度,有冲劲。”
“咱们公司啊,就是太务实了,少了点人文关怀。”
“这事儿啊,得有人跟老板提,老板日理万机的,可能想不到这么细。”
他说话的时候,眼睛有意无意地朝门口瞥了一眼。
他知道我站在外面。
我皱了皱眉,转身回了办公室。
2
下午三点,办公室的门被敲响。
“请进。”
沈知意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甜美微笑。
“楚总,有时间吗?想跟您聊聊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。”
我点了下头,指了指对面的沙发。
她没坐,而是熟练地把电脑连接到我办公室的投影仪上,一个精心制作的 PPT 出现在幕布上。
标题是《关于提升员工幸福感及雇主品牌形象的几点思考》。
“楚总,我是运营出身,习惯用数据和模型说话。”
她按动手里的翻页笔,幕布上出现各种图表和曲线。
“这是一个幸福感模型,我们可以看到,通勤体验在其中的权重占比非常高。”
“开通公司班车,不仅仅是解决一个通勤问题,这是一个绝佳的品牌宣传抓手。”
“对外,我们可以发布‘别人家的公司’系列稿件,提升我们的雇主品牌形象,吸引更多S级的优秀人才。对内,可以极大地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把通勤时间转化为团队建设的软着陆场景。”
我等她那堆新名词说完了,才缓缓开口。
“公司的传统,是把选择权直接交给员工。”
“1200 块,你可以用来打车,享受舒适;可以用来挤地铁,把钱省下来买最新款的口红;甚至可以为了省钱住在公司附近,把这笔钱当成房补。每个人的家距离不同,消费观念也不同,这是最公平、最灵活的方案。”
沈知意的笑容有点挂不住。
“楚总,您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思维,而我们现在面对的员工,他们更需要的是过程体验思维。”
“我们要抓住员工心智,打造团队氛围,把通勤这个痛点,升级为企业形象的触点和爽点。”
我打断她。
“公司不搞虚的,把钱实实在在地发到员工手里,比画任何大饼都强。”
她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了。
“楚总,我只是提个建议,您不同意就算了,没必要这么……这么……”
“建议我收到了,你可以出去了。”
她抱着电脑,几乎是跑着出了我的办公室。
我看见她回到工位,立刻拿起手机,手指飞快地打着字。
没过几秒,孙耀庭的头像就在她的聊天框里闪了一下。
快下班的时候,我路过行政部。
孙耀庭正凑在沈知意工位旁,声音压得极低,但我听得一清二楚。
“怎么样?老板怎么说?”
沈知意把一支笔拍在桌上。
“老古董,油盐不进,思维僵化,还给我上课。”
孙耀庭眼珠子一转,拍了拍她的胳膊。
“我就说吧,他就是跟不上时代了。小沈,别灰心,我支持你,这事儿你做得对。正义的事情,总要有人发声。”
3
“下班别走,楼下星巴克,我请你喝一杯,给你顺顺气。”
孙耀庭给沈知意发的微信。
咖啡馆里,孙耀庭把一杯焦糖玛奇朵推到沈知意面前。
“小沈,你今天下午那个PPT做得是真好,非常专业,逻辑清晰,论据充分。”
“可惜啊,对牛弹琴。”
他重重叹了口气,一副怀才不遇的表情。
“咱们楚总,技术出身,脑子里只有代码和数据,不懂人心,更不懂管理。”
沈知意用勺子狠狠地搅着咖啡,把顶上的奶油搅得稀烂。
“我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,为了公司好,他还不领情,觉得我多管闲事,想教他做事。”
孙耀庭身体微微前倾,声音里透着一股神秘。
“知意啊,时代变了。现在已经不是老板一言堂的时代了。”
“现在的年轻人,都懂得用网络为自己发声。舆论的力量,有时候比老板的权力大得多。”
沈知意的眼睛亮了一下。
“孙哥,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孙耀耀庭笑了笑,端起自己的美式抿了一口。
“你这么懂运营,应该比我更清楚怎么做。记住几个关键词:弱者视角,情绪共鸣,信息差。”
他放下杯子,声音压得更低,像是在传授什么秘籍。
“千万别提补贴的事,一提补贴,你们就从受害者变成贪得无厌了。你就只说通勤难,公司冷漠,抓着这一点打,一打一个准。”
“再配上几张有冲击力的照片,比如挤地铁的,比如深夜等车的,越惨越好。”
“不瞒你说,我在公司这么多年,也看不惯老板很多做法。”他话锋一转,开始倒苦水,“想当年,我为公司拿下了一个大项目,他答应给我升总监,结果呢,扭头就从外面空降了一个来。他说我不够专业,呵呵,我就是没人家会拍马屁。”
沈知意没说话,但眼神已经完全变了。
孙耀庭看火候差不多了,又加了一把柴。
“班车这个事,绝对是大家的心声。你要是能把这件事推动下来,你就是公司的英雄。”
“到时候,别说转正,就是晋升,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。我这个行政经理,到时候都得听你这个运营专员的。”
他这番话,彻底点燃了沈知意。
她那个粉丝不到一千的职场博主账号,正愁没有爆款选题。
这个话题,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流量密码。
4
第二天,沈知意起了个大早。
天刚蒙蒙亮,她就守在公司对面的马路边,对着地铁口涌出的人流,拍了一段延时视频。
镜头里,公司的员工们一个个睡眼惺忪,被挤得东倒西歪,像逃难的鱼群。
接着,她又冲进地铁站,拜托一个同路的新同事,帮她拍了几张被人群夹在中间,表情痛苦又无助的照片,头发凌乱,妆都花了。
中午午休,她跑到公司楼下的停车场,对着空荡荡的车位拍了一张照片。
然后从网上搜了一张“别人家公司”的班车照片,用P图软件,天衣无缝地合成了上去。
一边是萧瑟空旷,一边是整齐豪华。
对比鲜明,视觉冲击力拉满。
我那天加班,快十点才准备离开公司。
经过运营部的时候,看见沈知意的工位还亮着灯。
她对着手机屏幕,手指飞快地敲打着,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,嘴里还念念有词。
我走近了点,听见她在念标题。
“《我们公司月薪2万,却连通勤班车都舍不得开》……不行,不够劲爆。”
“《扒一扒我那压榨员工的奇葩公司,坐标一线》……这个好。”
我没出声,就站在她身后。
她似乎感觉到了什么,猛地一回头,看到我,吓得差点把手机扔出去。
她慌忙地把手机屏幕扣在桌上。
“楚……楚总,您还没走啊。”
“加班呢?”
“啊……是,是啊,赶个方案。”
我点点头,什么也没说,转身走了。
晚上十一点,一个帖子出现在了国内最大的职场论坛上。
标题是:《坐标一线,月薪两万,公司却连一辆班车都舍不得开,我该离职吗?》
帖子里,她把自己精心拍摄和P过的照片,一张张放了上去。
她绝口不提公司每月发 1200 块补贴的事。
只反复强调,每天通勤往返两个小时,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被挤在地铁里,而公司对此无动于衷,冷漠至极。
5
帖子像一颗深水炸弹,在深夜的互联网炸开了花。
不到两个小时,评论就过了千。
【现在还有这么抠门的公司?真是开了眼了。】
【月薪两万,听着不错,结果把人都当牲口用。每天通勤俩小时,一天就废了。】
【楼主快跑!这种不把员工当人的公司,不值得!PUA公司的典型!】
【曝光公司名!让我们广大的打工人避避雷!造福社会!】
第二天一早,助理老陈拿着手机冲进我的办公室,脸白得像纸。
“楚总,出事了!上热搜了!”
>